春天六大濕重症狀!一文看清飲食宜忌及適合飲用湯水
三月春天氣溫回暖,濕度上升,人的體內容易聚積濕氣,容易疲倦甚至導致一些慢性疾病。香港人長期待在冷氣房間少運動,再加上常愛吃甜食飲凍飲,令脾胃差,更進一步導致濕氣與積水積聚在體內不同地方。 現在一同看看濕重症狀,濕氣積聚的原因,以及各種調理方法。

濕重症狀
1. 頭昏腦脹、昏昏沉沉的感覺
春天特別令人容易感覺頭部昏重,經常打呵欠沒有精神,想事情也慢半拍。
2. 疲倦,全身乏力
一旦濕氣被困在體內,人體就會產生全身乏力而且有沉重的感覺。明明睡很多,但是卻總是 睡不飽,甚至愈睡愈累。「濕重如裹」,這種被濕氣包裹著的感覺,就像穿了一件濕衣服, 或下雨天全身濕透一樣。
3. 腸胃差,沒有胃口
這種天氣之下,濕重的人腸胃較差,容易消化不良,或飽飯後容易感到腹脹,明明沒有吃東 西,也不太感到飢餓,沒有胃口吃正餐。
4. 大便軟,容易粘馬桶
濕氣積聚在腸胃令排出的大便也變軟、不成形,有排不淨的感覺,甚至經常黏着馬桶,難以 清理。
5. 水腫,或體型/ 四肢變浮腫
人在春天早上醒來時,面部容易浮腫。有時候明明飲食習慣沒有變,體重卻一直上升。 其 實這並不是肥胖,而是水份的代謝出現問題,造成體重增加或水腫。
6. 面油多
濕重症狀令人皮膚經常出油,皮膚變差,容易長暗瘡。
濕熱和濕寒
仔細來說,濕又分濕熱和濕寒。除了以上徵狀之外,濕熱人士舌頭偏紅色、舌苔偏黃、眼睛容易乾澀、面色發黃、容易生暗瘡、容易出汗兼體味較重、呼吸費力或有不夠氣的感覺。 而濕寒人士手腳容易冰冷和怕凍、舌苔顏色則偏白、容易肚瀉、大便稀爛、流冷汗以及面色蒼白。以下食物分別適合濕熱和濕寒人士食用。

濕熱人士舌苔容易偏紅。( 圖片來源:元氣網 - 聯合報)
